跳至内容
- 中国股市随美债跌跌不休。然而,鲜有人归咎于飙升的美债收益率。其实,美债才是一只更大的熊。
- 黄金与美债收益率的历史相关性已破。黄金作为避风港比美债更坚挺。
- 目前,铁矿石和石油是对于中国增长前景更直接的押注。股市的预期依然亟待政策的强心剂。
继续阅读“洪灝:谁是最大的熊?”
- 杰克逊霍尔年会昭示了全球央行的殊途分歧和环球经济周期的步调不一。美债收益率飙升至08年新高,并与金价分道扬镳。一场范式的转变正悄然拉开序幕,但近期美股的抛售浪潮已然式微。
- 市场早已深谙印花税减征及其影响。这种政策调降所带来的情绪提振恐难持久,但其所蕴含的政策意图不应被等闲视之。
- 由周期性资产价格所反映的经济基本面迄今未能如从前那般随政策而动。市场需要更多的政策,也应最终如愿以偿。
继续阅读“洪灝:难念的经”
- 国资背景开发商的楼盘销售依然强劲,而它们的股价与民营房企已分道扬镳。购房需求很可能只是推迟延宕,而非云消雾散。
- 铁矿石价格的势头正在回升,往往领先长债收益率一个月、市场三个月。
- 迄今,市场的修复更多受估值而非基本面的推动。市场期盼政策神兵天降。中国私人部门的杠杆水平与1993年的日本等量齐观。这是一个值得倾注全力和资源的拐点。
继续阅读“洪灝:中日历史的较量”
- 中国创纪录的贸易盈余使存款余额和M2激增。这正是中国制造业实力底气的有力明证。但这种比较优势也意味着中国出口一直是疫情期间支撑经济的擎天一柱。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正压制着美国内需,由此影响了中国制造业和出口的势头。因此,尽管大国重启,大宗、能源和股市却表现平平。
- 疫情期间,中国家庭的杠杆率激增,如今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已有限。这恰恰解释了缘何贷款增速滞后于货币增长,而“报复性消费”如昙花一现。此外,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殊为有限,因此,橘生淮南,水土异也,海外的复苏经验无法轻易移植适用——这与共识对于复苏的认知相悖。
- 若美国能躲过衰退,中国制造业和出口势将关山横越。工业利润增速触底,中美消费者信心并肩回暖都暗示着此种情景的可能性正稳步上升。如是,经济全面复苏尚需时日,风险资产也终将有所表现。否则,若美国衰退,市场将先下行,但随后央行很可能会进一步宽松以助力复苏——一如2014年至2015年间所见那般。无论以上两场景哪一个最终出现,此刻都必须屏息凝神,咬定青山。
阅读更多